椰漿飯
馬來風味早餐椰漿飯是一種既香又辣的飯食。這個飯的名稱來自它的烹飪過程,那就是把飯浸泡在濃椰漿里后再把飯與椰漿的混合物拿去蒸。有時候,會在蒸煮過程中把打了個結的班蘭葉放入飯里,以增加它的香味。
必要時,也可加入其他的香料如黃姜與香茅,以給于附加香味。佐以咖哩雞、牛肉或魷魚,以及黃瓜、炒江魚仔以及三巴辣椒醬,整齊地端放在香蕉葉片里,是一道不可抗拒的美食。
據說,椰漿飯還是馬來西亞歌手品冠最愛的美食,它也是馬來西亞人最傳統的新年食品。在馬來西亞只要走進任何一家地方風味餐館,幾乎都能發現它的身影。
沙嗲
沙嗲一向被視為馬來西亞的名菜。無論在最雅致的餐廳,或者簡單的路邊攤,都可以享受到這道佳肴。沙嗲在東南亞相當受歡迎。沙嗲是以竹簽串上牛肉或羊肉、雞肉、蝦等用炭火烤熟,食用時沾上又甜又辣的花生醬,這道名菜,任何餐館都有。
但是在餐廳吃這道菜,不如夜間到露天的大排檔或美食市場品嘗,既經濟實惠而且更有意思,因為在那里可以親眼看到店家如何制作這道幾乎人人都愛吃的名菜。
沙嗲醬是盛行于印尼、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沙茶醬,原為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,原意為“烤肉串”,因是其必用的一種調料復合味。它相當辛辣香咸,富有開胃消食之功效,調味特色突出,故傳入潮汕地區后,經歷代廚師琢磨改良,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點,改用國內香料和主料制作,稱之為沙茶醬。
沙嗲醬色澤為橘黃色,質地細膩,如膏脂,辛辣味突出,咸味濃,略帶甜味,同沙茶醬有明顯的差別,而且香味的內涵和力度都與沙茶醬不同。因此在比較正宗的港式菜烹調中,“沙嗲牛肉”和“沙茶牛肉”這兩款滑炒牛肉菜,應分別使用沙嗲醬和沙茶醬況汁。同時,它們各自配伍所用的調味品也迥然不同。
沙嗲牛肉況汁時,必須先用洋蔥末、紅椒末和菠蘿末煸香,再投入沙嗲醬,而且要配入三花牌淡奶及少許蠔油等以增其奶香鮮味,而沙茶牛肉況汁只要用蒜泥起香即可,也不必配淡奶,因醬味本已很合中國人口味。兩者成品色澤和觀感也有區別:前者淡橘紅色,鹵汁較細膩;后者淡褐色,鹵汁中顆粒物較多。
肉骨茶
肉骨茶是以帶肉的骨配合當歸,川芎等十多種中藥煲成的湯。奇怪的是,雖然以茶為名,但湯里其實無任何茶葉。這是一道在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排骨藥材湯。啤酒般顏色的湯水冒著蒸騰的熱氣,沒有鮮艷的色澤,只有撲鼻的清香。鮮美之中又帶著藥材的提神勁道,還有一股胡椒的味道。
喝上一口,頓時覺得一股暖流穿過脾胃,說不出的舒服。雖然它的制作過程不難,但也很講究,排骨要爛,湯要清,味道自然不用說了。吃肉骨茶,不是上高檔酒樓,而是在當街的大排擋。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,這種肉骨茶的排檔總是很火爆,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時候。
肉骨茶排檔晚上是不開的,所以吃“茶”的時候,陽光便會在篷靠的兩側編織著束束光網。就在這暖洋洋的氛圍中,品味馬來西亞的名吃,怎是一個“愜意”了得!
咖喱面
咖哩面的湯汁是以蝦、椰漿與咖哩香料配制而成,基本佐料包括豬紅、蝦、豆卜、蛤、魷魚等,很多小店都會根據顧客的口味來制作不同的咖喱面,不過確實很多旅客必吃的美食之一呦!經典搭配,炸豆腐泡和蝦是必需的,其它要加什么隨意。
蝦頭和蝦殼可以大幅提升湯頭鮮度,豆腐泡會吸飽那些湯頭,兩者缺一不可。蝦肉可以直接丟進湯里煮熟,但我對任何丸子類的東西都情有獨鈡,所有我選擇把它做成蝦丸。
“娘惹”
“娘惹”原本是指華人與馬來人婚配的后代子裔,尤其是指女性,爾后演變成泛指華人與馬來人相融的文化,當然也就包括飲食在內,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,如甜醬豬蹄、煎豬肉片、竹筍燉豬肉等。
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,由椰漿、香蘭葉、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,嚼勁十足。娘惹糕形狀各異,好看又好吃。地道的娘惹甜品,以椰醬、綠色細面條和椰糖做成。吃娘惹糕時,如果沾上椰子粉食用,風味更佳。若將一份原味娘惹糕材料添加不同的調味原料如橙汁、椰奶,即可作出不同口味的娘惹糕且營養豐富哦。
沙爹
沙爹是傳統馬來美食是腌好的牛肉、羊肉、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后,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爹醬一起入口。沙爹醬由花生醬、椰醬、幼蝦等調制而成,香醇無比,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。
享用一串串沙爹的同時,再配以椰葉或班蘭葉包裹的傳統馬來米飯、小黃瓜及洋蔥等,入口的沙爹味道更加分明。目前有許多沙爹攤位都是向批發商購買腌好的肉串,所以難免口味類似。但是這檔的肉串都是檔主親自腌制的,自然加了獨門秘方。
其實,除了腌肉的方法之外,燒烤的工夫也很重要。店家說,烤沙爹有兩種手法,要香脆口味的,就會在燒烤后才在肉串上涂油;要軟嫩口味的,得在燒烤前涂上油。不管你要什么口味的,店家一定為你準備。如此個人服務,很周到吧!最重要的是,這里的羊肉沙爹膻味不重,怕羊膻味的朋友大可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