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雜雪ABC/煎蕊Cendol
無論是ABC還是Cendol都是大馬人在炎熱的天氣里消暑的最佳圣品!ABC之所以叫做雜雪是因為里面放了很多配料,包括放花生、紅豆、玉米、黃梨、牛奶、糖漿等,而Cendol則是在刨冰里加了綠色或紅色的粉條,再淋上椰漿和椰糖。這兩種冰品都可以在路邊小檔、小販中心或嘛嘛檔找得到!
2.印度煎餅Roti Canai
Roti Canai是印度同胞最具代表性的食物,除了可以搭配各式咖喱醬,做法也千變萬化。包括Roti Telur,Roti Pisang,Roti Planta到升級版的Roti Maggi Goreng,Roti Hawaii和Roti Fujima是不是令你嘆為觀止呢?它也和Nasi Lemak并列為大馬人可以當三餐吃的美食,半夜要是肚子餓想吃夜宵,絕對少不了奶茶和Roti Canai啊!
3.竹筒飯Lemang
每逢開齋節或哈芝節就可以看到馬來同胞在路邊起火烤著一堆竹筒,而里面是加了椰奶和鹽的糯米。烤好的竹筒飯最適合搭配咖喱、仁當或加央醬一起吃,無論配哪一種醬料都是大馬人的最愛!
4.沙爹Satay
Satay是最具大馬風味的烤肉美食,無論在馬來西亞的哪一個角落都找得到。這Satay除了腌肉的方法很重要,烤得手法也非常講究甚至還分成香脆或軟嫩口味的烤法,最常見的就是雞肉和牛肉口味的,配料方面則有花生醬、糯米飯和黃瓜片。這美食不但受外國人喜愛,凡是本地人請自助餐都可以看到Satay攤位的身影呢!
5.炸魚餅Keropok Lekor
這個老少咸宜的馬來特色小食可是登嘉樓、吉蘭丹和關丹的名產,它的由來是漁民把多余的魚分別曬成咸魚或制成魚丸和魚餅。這Keropok Lekor是經過攪拌魚肉制成的,經過油炸后會呈褐色狀,吃的時候一定要沾著特制的甜辣椒醬!除了大家知道的油炸做法,它也可以拿來清蒸,雖說是東海岸的特產,但現在到處后可以見到,尤其街邊的馬來檔口或中小學都吃到。
6.薄餅Popiah Basah
這薄餅并非pizza也不是一片薄薄的餅,它之所以成為Popiah是源自福建讀音,吃起來非常新鮮或者還沒炸過的春卷。先是在一片薄餅上涂上甜醬或辣醬醬,放了豆干、生菜、豆芽、蘿卜絲、蝦米和花生碎之后包起來,再切段就可以吃了。這薄餅最好就是趁剛包裝好就馬上吃,不然等薄餅濕透了,口感就沒那么好咯。
7.羅惹Rojak
Rojak即馬來文混合物的意思,把多種材料拌在一起的蔬果沙拉。馬來西亞道地的Rokaj的話叫Mamak Rojak,里面包括炸面團、豆腐卜、水煮蛋、芽菜和黃瓜片等。當然主角還是把這一切材料結合在一起的香辣花生醬。現在無論是各大嘛嘛檔都有賣,最重要是價錢哦便宜又好吃!
8.炸香蕉糕Pisang Goreng
炸香蕉糕是大馬人喝下午茶的最佳小吃,把剝好皮的香蕉果上面粉后用熱油炸,如果加上玉米粉或木薯粉的口感更加好吃。炸香蕉糕的味道和大小會因地區而有所不同,通常還是使用口感硬、甜度夠的大王蕉;可是也有人使用比較粗短的立白蕉沾糖后來搭配咖啡烏,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最愛。
9.曼煎粿Apam Balik
曼煎粿是用發酵的面糊倒入圓形煎盤上后,讓面糊受熱變硬做成的。它的餡聊大多都是花生碎、蔗糖和玉米粒為主。在馬來西亞所看到的曼煎粿分為厚版和薄版兩種,前者是為華人販賣比較多而且比較大塊;馬來人則販售薄版的,尺寸也比較小。
10.烏達Otak–Otak
烏達是柔佛麻坡獨有的名產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小吃,它是混合了魚肉和各種香料,再用香蕉包裹后拿去燒烤的食品。據說麻坡烏達當初由當地潮州籍的華人在戰前便開始販賣,后來華人把麻坡烏達打出名堂后,馬來人便開始學習才演變成現在所看到的烏達。他們通常都現烤現賣,后來研發出可以冷藏的盒裝烏達,好讓客人能帶回家。